学校文化帮扶长寿保合村工作受到重庆日报报道

2021-03-16 09:33:38

 

重庆日报3月15日头版头条报道学校助力乡村振兴、文化帮扶长寿保合村工作,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白墙青砖的民居,掩映在大片的梨花、桃林间;村里还有保合书院、乡情馆、非遗展厅……这是3月12日,重庆日报记者在长寿区保合村看到的景象。

从前破破烂烂的村庄,因为基础设施、文化品质的提升等,摇身一变成了宜居的大美乡村。

2020年7月,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部署,市委宣传部和市教委启动“十校结百村·艺术美乡村”活动。该活动由西南大学、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邮电大学等10所高校,分别与忠县、奉节、石柱等区县的有关镇村结对子,开展艺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行动。西南大学对保合村“艺术美乡村”的文化帮扶,让保合村有了美的灵魂。

▲2021年3月12日,长寿区龙河镇保合村,市民正在游玩。目前,环境变好的保合村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游玩。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橘文化,保合村独特的文化品牌

保合村所在的龙河镇距离主城1个多小时车程,是全市88个乡村振兴试点示范镇之一。

池塘、橘林、民居,构成一幅绝美的乡村美景。12日,记者抵达保合村,只见广阔的柑橘地里,金黄的果实沉甸甸地挂在枝头,一望无垠。

“全村5000多亩责任田,橘林有4500多亩。”龙河镇人大常委会主席沈洪英介绍,保合村所在的龙河镇是长寿柑橘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镇。 从3月到12月,保合村均有不同品种的柑橘挂果。橘文化,成为保合村独特的文化品牌。

“保合村基础较好,对道路、人居环境均进行了改善。”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陈刚回忆,当时的任务是要提升村里的文化内涵和品质。时间紧、任务重,陈刚挑选了设计、雕塑、公共艺术等能打硬仗的专业教师组成团队。

地理环境、生态、文化底蕴……酷热的夏天里,团队无数次前往保合村调研,摸清当地经济、环境、历史等基本情况后,最终拿出“长寿慢城·橘香福地”的文化创意方案。

方案包括打造“橘文化节”,设计“一院一品”等景观。尤其让村里干部和群众拍案叫绝的是,西南大学为保合村设计的橘娃、寿爷、旺财等文化IP形象,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的柑橘礼袋、橘子糖包装、可折叠环保包等文创产品,体现出独特的地理和文化意义。

▲2021年3月12日,长寿区龙河镇保合村,市民正在游玩。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在村史馆、乡情馆,处处可见橘娃、寿爷等文化形象

如今,在保合村村史馆、乡情馆,处处可见橘娃、寿爷等文化形象。水车、青石板、木栅栏……每个湾和农家院落也呈现出“一湾一景”“一院一品”的品致。

在保合村秀才湾,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清初,一杨姓人家自湖北麻城迁入保合村。杨公设馆授徒,其中童生8人,配伙夫1名。县城童试,9人皆中秀才,伙夫也名列前茅。

现在,杨氏祖居已更名保合书院。门口,是书生用功读书的雕塑。进得书院,左右两边墙壁分别是“八生赶考”和“耕读赋”的浮雕图。国学室、书法室、图书室,书院洋溢着儒雅浓郁的书香气息。

有趣的是,书院里,有着“跋山涉水”模拟赶考的VR情景体验,还有“乡试-中试-殿试”等闯关游戏,让游客在模拟赶考中学习知识。

“每到周末,大概有五六百名游客来看书、游玩。”书院工作人员介绍,保合书院也成为保合村独特的文化IP之一。

在保合村村史馆,有围绕耕读文化开发的72种文创产品;还有用石磨、煤油灯、织布机等实物,展示保合村的发展史。在陈刚看来,这让当地特色的本土文化资源很好地“活化”起来。在“十校结百村·艺术美乡村”活动中,各高校师生均会利用当地文化遗产资源,如当地民间传说、刺绣、木雕、剪纸等民间艺术,因地制宜设计一批文旅产品,规划一批乡村艺术项目。

▲2021年3月12日,长寿区龙河镇保合村,市民正在保合书院游玩。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有了古色古香的包装袋,“甘麻花”生意越做越好了

“艺术美乡村”,不仅美化了人居环境,提升村里文化品质,也促进乡村产业升级。

65岁的甘雨林外号“甘麻花”,他做的麻花是区级“非遗”。如今,甘雨林建起工作室,有了古色古香的包装袋,生意越做越好了。

“今年三八节,我一天就卖了2400多元!”甘雨林告诉大家,以前自己去镇上摆流摊,一个月才卖两三千元。现在,村里环境好了,来游玩的游客很多,所以每逢假期生意特别好。

保合村的发展还带动了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返乡,黄凤就是其中之一。

在村头的橘文化广场周围,有20多栋政府修建的的小白楼。古旧的磨盘是美化围墙的装饰物,富有传统文化韵味的彩绘把农家小屋装点得格外雅致……去年10月,黄凤和丈夫辞去城里的工作,回村办起民宿。

暖色色调、回廊里挂满画作,团队助力打造的黄凤家的民宿颇有些艺术格调。“一间房一晚租100多元,一个月大概能有五六千元的收入。”黄凤喜滋滋地说,“现在,村里回来村民的约有10%。环境这么好,大家都愿意在家乡工作!”

“用艺术服务人民大众、改善乡村风貌、振兴乡村文化。”陈刚感慨,活动创造性地把高校课堂从教室搬到乡村,拉近了师生与群众的距离、艺术与实践的距离,也助推了高校艺术教育方式的改革。

市委宣传部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在“十校结百村 ·艺术美乡村”活动基础上,下一步还将鼓励有艺术特色的各级各类学校与镇村“结对子”,开展更多的乡村文化建设。重庆日报全媒体报道(含视频)

 

扩展阅读:

重庆日报全媒体报道(含视频)

重庆日报纸质媒体报道(3月15日头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