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定点帮扶昌宁县以来,西南大学坚持“输血+造血”两手抓,聚力实施“五个一”帮扶模式,先后投入教育专项帮扶资金约500万元,助力昌宁县基础教育变道超车,重塑高中教育品牌。
智力支持:编制一个科学规划
为帮助昌宁县做好教育事业发展顶层设计,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派出张学敏教授领衔的团队,在深入调研昌宁县基础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帮助编制《昌宁县“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昌宁科教兴县与人才强县提供智力支持。《规划》指出,到2025年,昌宁县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省级认定,争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积极发展特色高中模式,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每年高考本科(含艺体特长生)上线人数1000人(上线率达55%以上),一本上线人数达 200人以上(上线率15%以上);600分以上人数达 50人以上;力争每年有 2 名以上学生进入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
合作办学:塑造一个良好品牌
昌宁县基础教育整体水平较弱,高中优质生源流失严重,教师教学观念和方法不适应新形势下的高中教育,全县高考一本上线率长期在10%左右。为创新教育帮扶模式,突破昌宁县高中教育发展瓶颈,经县人民政府与西南大学充分沟通协调,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决定与昌宁县第一中学合办“西南大学昌宁高中班”,共享西南大学附属中学“U云校”资源,昌宁一中能与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开启“OMO”教育模式,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双师型”课堂教学。西南大学昌宁高中班于2021年9月1日正式开班,目前已招收2个班,共100人。西南大学昌宁高中班的设立,对发挥高校品牌优势,树立共建、共培、共育、共谋发展理念,探索普通高中学校小额优质班级管理新模式,推动教学改革,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打造高端质量,形成品牌效应,实现昌宁县高中教育提档升级、内涵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人才助力:选派一支优秀团队
为办好西南大学昌宁高中班,将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移植到昌宁县,积极探索“校校联合、小班培优”模式,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选派“1+N”教师团队进驻昌宁县,负责高中班的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1”就是选派一名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中层干部到昌宁县负责高中班的管理工作,“N”就是选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优秀骨干教师负责高中班的教学工作。首期选派了5位中青年骨干教师长期到昌宁第一中学西南大学昌宁高中班开展支教活动,在完成高中班教学任务的同时,采取“学科带头人+师徒结对+学科全员教师”的方式培养昌宁县高中学校骨干教师。
强基“造血”:培养一批骨干教师
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基础教育投资集团通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教师培训,全方位提升昌宁县中小学教师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截至目前,已开展线上线下培训7期,共培训昌宁县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和中小学校(园)长760余人次,接收昌宁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212人次到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附属小学、实验幼儿园和合作办学学校进行跟岗学习和顶岗支教,全方位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综合实践能力,促进昌宁县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快速成长,培养一批观念新、能力强、素质高的新型教师队伍。
思想创新:建立一个长效机制
为实现帮扶的长效化,西南大学在昌宁县建立了“西南大学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并先后与昌宁县共建大学生生源就业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实习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昌宁县3所农村民族中学新建远程智慧教育平台和录播教室,免费接入学校优质课程资源和同步课堂。设立“昌宁县西大含弘奖学金”40万元,奖励优秀贫困高中毕业生和优秀教师,激励学生奋发图强,鼓励教师爱岗敬业。西南大学团委将昌宁县列入团中央、教育部联合组织实施的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全国示范项目帮扶县,每年选派4名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到昌宁县开展支教活动。组织百名优秀大学生与昌宁县百名贫困中小学生“大手牵小手”结对帮扶、百名“西小兰”志愿者开展“一对一”线上爱心家教活动,为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学业规划、心理关爱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