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学院王孝忠副教授在Nature Food发表论文:全球食物营养分析揭示了惊人的差距和严峻的挑战

2023-10-24 11:00:55

10月12日,学校资源环境学院、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中心在Nature子刊Nature Food上发表研究论文《Global food nutrients analysis reveals alarming gaps and daunting challenges》。资源环境学院、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中心王孝忠副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窦正霞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窦正霞教授、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中心张福锁院士和资源环境学院陈新平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通过农业绿色发展消除饥饿和减少营养不良是当前国际科学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微量营养素缺乏导致的隐性饥饿已逐渐成为全球范围的一项重要挑战,影响了人体健康。定量化评估全球及不同区域的食物营养供应状况,尤其是除了卡路里和蛋白质等大量营养素外的人体微量营养素(维生素类和矿物质),对指导农业绿色发展、保障人体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课题组首次构建了食物生产-消费-营养模型(Food-PCN Model),该模型的创新之处在于综合考虑了食物从农业生产端到消费端物质流动过程中以往忽视的非食用部分、并采用了最新的区域食物损失与浪费参数。采用该模型,课题组从全球、区域和国家尺度上定量化揭示了食物消费量和11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效供应状况,包括2种大量营养素:卡路里和蛋白质;2类微量营养素:维生素(5种: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3、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和矿物质(4种:铁、锌、钙和镁);阐明了几种微量营养素的缺乏及其国家和地区层面的营养状况差异,最终提出合理的绿色发展策略来改善人体营养健康。

研究发现,2017年全球食物总生产量为7507 Mt,非可食部分、食物损失与浪费、食物消费量分别为2625 Mt、1636 Mt和3246Mt。本研究采用Food-PCN Model得到的全球食物消费量更接近各类公共健康研究领域发布的居民实际食物消费量,矫正了以往有关研究结果预测过高的问题。

课题组重建了营养推荐摄入标准与评价体系,系统研究发现,全球人均卡路里和蛋白质供应量相对充足,然而维生素A和钙供应量缺乏最为严重(摄入比例< 0.60,1.0为充足),维生素B12供应量中度缺乏(摄入比例0.76);维生素C、维生素B3、维生素B6、锌、铁等5种微量元素供应量充足或接近充足。更为重要的是,研究定量化揭示了不同区域和国家间营养供应差异巨大,在156个国家中,约有一半的国家显示所有11种营养素都缺乏, 90个国家的所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都是缺乏的。

基于多元线性规划优化模型,该研究制定了确保所有11种营养素供应达到营养膳食推荐目标值的最佳饮食模式。发现在全球尺度上,最佳推荐饮食模式要求增加人均水果、蔬菜、牛奶、鸡蛋、鱼类、豆类和坚果的供应量,同时可适当减少谷物和肉类的供应量。研究指出,以大食物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采取提高农产品微量营养素浓度的生物强化措施及减少食物浪费与损失是未来解决全球营养安全的关键。

该研究从大食物观角度,基于现有的可获得数据和可靠的分析,系统揭示了全球人口普遍缺乏多种微量营养素的严重程度,指明全球农业生产需从关注产量转向兼顾营养-产量,对宏观指导未来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用全世界9%的耕地,生产了21%的粮食、52%的蔬菜、27%的水果、15%的动物性产品(肉蛋奶水产品),养活了19%的人口,全国平均营养指数超出全球平均14%,充分体现了农业技术进步对我国居民营养和人体健康发挥的巨大作用。研究指出,我国农业应从大食物观出发,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并通过生物强化大力提升农产品的微量营养素水平,这对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中心秉持“立地顶天”理念,以长期试验基地和科技小院网络扎根西南大地,切实解决西南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的技术瓶颈和应用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发表高水平理论文章。本成果是中心2019年5月成立以来在Nature子刊发表的第三篇高水平论文。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016-023-008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