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国家林业局批准发布了一批林业行业标准(国家林业局2018年第5号公告),其中第35项标准——《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生态修复技术规程》(标准编号LY/T 2964-2018),为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李昌晓教授团队所制定。该标准将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生态修复技术研发领域的又一重大进展。
李昌晓教授团队研发的“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修复与重建技术”曾荣获2015年度重庆市人民政府自然科学奖;2017年国家林业局将该技术作为其重点推广的100项林业科技成果之一(国家林业局办科字[2017]37号)。
三峡水库自运行以来,水库水位每年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了垂直落差达30 m,面积约349 km2、长度2000 km以上的消落带。生长于该消落带上原有的陆生植被已基本消失殆尽,生态环境退化极其严重,消落带本应具有的生态服务功能无法得到应有的发挥。在库区消落带内进行植被生态修复,保持库岸水土、减少污物进入水体、恢复库区消落带的生态服务功能尤为重要。
李昌晓教授团队经过长达10多年的科学攻关,目前已经筛选出多种三峡库区消落带适生植物种类,并利用这些适生植物种类构建了500多亩的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生态修复试验示范基地,技术辐射推广应用3000多亩,为全面开展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生态修复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该技术标准包括了消落带植被生态修复的原则、植物种类选择、修复模式、栽植、管护等方面的技术规程。
消落带的生态治理被称之为世界性难题。该标准的实施将为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指南,将有利于消落带人工生态植被构建的标准化、专业化,并有力推动消落带植被生态修复进程,为促进三峡库区及类似地区库岸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