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纳教授“油菜教师团队”荣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018-01-16 10:35:26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的通知》,通过部委院校高校自主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遴选推荐、专家评审和公示等环节,110日,教育部正式发布关于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通知(教师函【20181号),我校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李加纳教授“油菜教师团队”凭借其在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和工作实绩入选,成为重庆市5个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之一。

据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共有来自全国200所高校的201个团队入选,除黄大年生前所在的吉林大学入选两团队外,其他199所高校各有1个团队入选。根据通知精神,教育部将在重大教育改革试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创建情况作为重要观测指标;将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加大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支持力度,并组织开展跨领域的学术交流、联合攻关、研修培训及与地方产业技术需求对接等活动。

                                                                     (郗宣报道)

 

附件——

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这样炼成的

——李加纳教授油菜教师团队先进事迹简介

黄大年同志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生前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黄大年同志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201718日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

黄大年教授去世后,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荣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荣誉的李加纳教授“油菜教师团队”,几十年如一日,教书育人、潜心科研、攻坚克难,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为农民增收致富,也为相关学科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黄大年精神在他们的身上熠熠闪光。

师德师风优良的团队

我校油菜教师团队创建于19853月,在李加纳教授领导下,该团队2004年被批准建设重庆市第一个农业领域工程中心,2007年被批准为重庆市首批高校创新团队,也是2016年科技部“作物重要性状基因功能解析及应用创新团队”的两个骨干团队之一。目前团队有教师18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8名、博导4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名,重庆市**特聘教授2名。另有技术工人8人,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80余人。团队成员绝大多数具有国外学习经历,与德国、加拿大、韩国、美国的多个研究机构有密切的科研合作,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学术影响。

该团队成员师德师风优良。李加纳教授要求加入团队的每一个党员教师要践行入党誓词,真正起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他的垂范下,团队教师均能做到自敬自重,努力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用“爱心、耐心、细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人人追求品德高尚,淡泊名利,为人师表,团队成员广受师生好评,多次获得各级表彰。

精心教书、潜心育人的团队

团队成员精心教书,潜心育人。李加纳教授承担过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多门课程,治学严谨,理论联系实际,随时增加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教学效果好。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精神,他总是身先士卒,带领学生参与各种田间试验观察,有时头顶烈日,有时满身露水(雨水),常在田间工作78小时,掌握第一手科研资料,指导学生完成了一篇又一篇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论文,其中有3位学生的学位论文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大批学生成为我国农业科研、教学、管理岗位的骨干,他自己也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称号。团队8名教授均承担了较多的本科生教学任务,2012年以来,多名团队成员参与的教学成果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指导的学生获得国家和重庆市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32项,指导的本科生获得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挑战杯三等奖和重庆市十五届挑战杯竞赛特等奖。

不断进取、攻坚克难的团队

团队致力科研创新,成果丰硕。李加纳同志从1985年研究生毕业后开始,秉承“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创新精神,把科研目标瞄准世界性难题“甘蓝型黄籽油菜育种”,30年从未间断,坚持研究。他带领团队成员在田间一株一株的选,在实验室显微镜下一粒一粒的选,自创了3种粒色量化方法,终于攻克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不稳和产量抗性不好的两大世界性难题,率先创制出在籽粒色泽、稳定性、蛋白质+含油量总量等方面优于国内外已有报道的甘蓝型黄籽油菜系列材料,再通过聚合育种技术,创造性地聚合了黄籽、双低、高产、高油、广适、多抗等性状,先后育成甘蓝型黄籽油菜新品种渝黄1号、渝黄2号、渝黄4号和渝油28等通过国家审定,其中,渝黄4号被农业部推介为全国主导油菜品种。上述品种在我国油菜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此同时,李加纳团队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在国际会议口头报告10余篇次,奠定了我国甘蓝型黄籽油菜基础研究与生产应用的国际领先地位。该成果先后获得教育部、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又育成黄籽高油酸油菜新品种,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检测中心分析,综合品质超过进口橄榄油,目前已进入产业化开发。

十八大以来,团队成员新主持国家基金项目18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4项,新增项目经费4300多万元;团队成员或学生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发表研究性论文100多篇,其中62篇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申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3项。

社会服务、情系“三农”的团队

团队积极社会服务,为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为了将黄籽油菜新品种尽快推广应用和实现产业化,李加纳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吃住在农民家,协助公司从无到有,建立起3000亩黄籽油菜杂交制种基地和10万吨黄籽油菜加工厂,很快使甘蓝型黄籽油菜新品种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让优质油和饼粕进入了千家万户。“百万亩甘蓝型黄籽油菜产业化工程”成为重庆市政府10个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之一,国家发改委批准将其列入国家西部开发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企业也被批准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黄籽油菜新品种推广应用累计已为农民和农业加工企业增收增效上百亿元。

李加纳同志还亲历亲为探索丘陵区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带领团队成员每年多次到基层乡镇,培训农户、指导生产,足迹遍及西南5省市上千个乡镇,培训农民上万人次,建立高产示范片上百个点次,为西南区油菜生产水平提高和产业化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